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人生,需要揭穿? 新片:最佳出價The Best Offer

最不可能去愛的人,得到世上最不可能的愛。

文: HHUMAN 路人甲   圖(最尾3張相): HHUMAN 路人甲


上圖: Virgil 最初僅透過牆上細孔窺探到 Claire 一隻眼睛


I:愛情像藝術品

藝術品總是曲高和寡的孤絕於人世,
只有精銳的眼光才能發掘它,呵護它及修復它。
恰似年輕的財產、藝術收藏品繼承人 Claire,

與世隔絕、隱居古堡密室如禁足仙子,
藝術品鑒定專家Virgil,

最初僅透過牆上細孔窺探到她一隻眼睛,
其後他一步步打動她、救贖她,直到展現她的完美,
最後,他認為自己得到了她「赤裸裸」的全部。





 上圖: Virgil 認為自己得到了Claire「赤裸裸」的全部


II:心靈及肉體都由冰變火...

 Virgil 的心靈及肉體都有潔癖,獨居豪宅,
屋內擺滿一牆壁手套,只許隔著手套跟外界接觸,
外出用膳只用餐館專櫃鎖著、

印有他名字的個人專屬餐具,
他家中掛滿四壁的女性肖像名画真蹟,

來自拍賣場上「做馬」的巧取豪奪。
 

Claire , 一個沒落家族的財產繼承人,
有廣場、人群恐懼症,隱居古堡密室,
未經世俗雕琢,清純脫俗如赤子,
11歲起連家傭都再無見過她的樣子,
雙親去世後要拍賣家族藝術收藏品。
 

兩個不可能去愛的人終於走在一起,
兩人心靈及肉體「負負得正」的由冰變火。



 上圖:兩人心靈及肉體「負負得正」的由冰變火



III:求愛過程仿似競投藝術品

Virgil 是沒有戀愛經驗的拍賣官,
他問助手:「跟自己愛上的女人相處是怎麼一回事」
助手:「就像拍賣一樣,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報價是否最佳出價...」
說得對,假如追逐愛情期間殺出叫價更高的競爭對手
(這可以是設局),
你便不得不孤注一擲付出 "The Best Offer"。





上圖:愛情像競投藝術品,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報價是否最佳出價
 


IV:愛過就是圓夢

為愛情受傷一度中風的Virgil 在醫院康復過來,
大屋搬細屋後獨自前往布拉格,
他要尋找 Claire 提及的< Night and Day > 咖啡館,
最後給他找到了,

原來兩人之間至少有這麼一丁點事情是真的,
咖啡館待應問:「先生一個人嗎」
Virgil :「不,不只是我一人,我還在等一個人」
於是他獨個兒坐著等待那個永遠不會來的人...
 

片末的Virgil 已經不一樣,
因為愛過終於擁有牽掛的人。




V: 拆局  電影故事分3線



 


上圖:Virgil層層剝下藝術品的神秘面紗將它修復還原,他以為對待女人也一樣。
 


第1條線: 
Virgil 發現15世紀名画
< Portrait of a lady of the Talbot Family > 的16世紀複製本,
最初只發現該木板畫隱藏在霉菌下面的一隻眼,
到後來成功修復它及拍賣。




上圖: 但女人想要的原來是...

第2條線: 

Virgil 起初只看到 Claire 隱藏在牆後的一隻眼,
後來他認為自己完全佔據了她的心靈和肉體。




上圖:機械人愈是接近拼湊完成、騙局也接近尾聲

第3條線:
Claire 古堡散落一地,
17世紀會說話機器人Vaucanson 的零件請君入甕,
引誘貪婪的 Virgil 全數偷走,

他搵人拼湊機械人的經過亦是墮進這段騙局的過程。




About: 名画 Portrait of a lady of the Talbot Family



上圖:來自西洋美術辭典,相比起真蹟,片中的道具画畫得太差。
 

< Portrait of a lady of the Talbot Family >
 是法蘭德斯( Flanders)名畫家 Christus Petrus 1446年完成

的細木板(28 X 21CM)油畫,
真蹟藏於西柏林國立博物館,
文獻認為 Christus Petrus 運筆非常平滑圓潤,

影響了其後的意大利繪畫。




上圖:本人收藏的西洋美術辭典內頁有相關解說

Flanders位於荷蘭與比利時一帶面向北海,
13至15世紀是西歐主要交通樞紐,
那個時期的 Flanders 本土繪畫,

以小型木板製作肖像油畫為主。
油畫用的油彩於12世紀最先在 Flanders發明及流行,
14世紀經當地畫家改良,

再由其他人傳入威尼斯然後在別國發揚光大。

(完)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畫與現實 若即若離 :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除了 蒙羅麗莎...還有  戴珍珠耳環少女  的 微笑

珍珠的 光芒    的 餘韻

文: HHUMAN 路人甲  圖(最尾3張相): HHUMAN 路人甲

 













上兩圖: 電影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ral Earring > 劇照
Scarlett Johansson 飾演美少女僕人、Colin Firth 演繹畫家維梅爾
照片來源:   網站 Lions Gate


愛 始於洞悉那人的 心  
最近重看電影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片中講述17世紀巴洛克時期
荷蘭畫家維梅爾 Jan Vermeer
一幅謎樣名畫背後的 事...
有天,維梅爾家中來了位另類美少女僕人,
女僕父親原是陶瓷畫師,
因意外喪失工作能力她要當僕人...

有一幕維梅爾在畫室問她「天上的雲是甚麼顏色?」
相信大多數人會認為「白」色,
她卻跟維梅爾一樣觀察得到
其實天上白雲是藍、灰加黃色的總和!

又有次她問維梅爾妻子:
「打掃閣樓畫室好否抹走玻璃窗的塵灰?」
維梅爾妻子竟然很不屑「如此問題不要問我」
「但抹走可能影響光線」
其實家中除了維梅爾便只有她會猶豫及關心,
抹走塵埃後影響透進來的光線,
會否打亂描繪中作品的光暗對比甚至色彩運用。
整齣電影都在低迴的配樂及「光」中滲透著幽暗,
人的慾望在漆黑中一浪又一浪擴散。

另一幕是維梅爾問「妳移走了桌子?」
女僕瞄了畫家一眼輕描淡寫一句:
「嗯~它令你有被困的感覺」
其實畫家那封鎖了的心靈確實渴求解放,
原來她洞悉了他的心,
情況一如當她看到維梅爾畫作中
戴珍珠耳環的自己肖像時,
同樣驚訝地拋出了一句「你也看透了我...」
 
珍珠的光芒   渴望的眼神  愛的證據

據了解17世紀的荷蘭,
女僕的形象都不討好,
像是片中其他女僕
被安排跟飾演美少女僕人的女主角成強烈對比,
不過當時維梅爾的贊助人也迷上了少女僕人,
還資助維梅爾繪畫她的肖像,
(當時畫家的贊助人要支付顏料費畫作完成後亦會收購)
如此一來畫家與少女僕人更加朝夕相對。




























可惜緊接下來是女人之間的妒火,
畫家女兒、妻子甚至岳母針對女僕的攻心計,
但幾大壓力也打擊不了畫家的創作熱情,
畫家對美少女的愛永遠隱藏在層層顏料之下...
那畫中少女濕潤半張的紅唇、呼喚愛人的眼神、
透著靈氣的臉龐、嘴角隱含的笑意,
通通呼應著珍珠耳環綻放的光芒~















名畫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小檔:

























上圖: 維梅爾 Jan Vermeer 畫作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
畫中人頭巾的藍當時稱為「青金」是價值連城的顏料。
照片來源:   互聯網

1881年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出現在海牙的藝術品拍賣會上,

當時畫家的落款經歷歲月風霜已經難以辨識,

以致於沒有人知道這幅畫的作者是誰,

即便如此仍然吸引了收藏家 A.A. des Tombe 和朋友的注意;

他們相約在拍賣會上不互相哄抬競標喊價,

於是 Des Tombe 以 2 荷盾30分的低廉價格買到這幅畫。

他請人試著修復簽名的部份,才發現自己竟然以極少的價錢

買到了這幅維梅爾的真跡。1902年 Des Tombe逝世,

一份秘密遺囑曝光,其中寫明將他生前12幅珍藏

捐贈給海牙的莫里斯宮皇家繪畫陳列館
(The Royal Picture Gallery Mauritshuis)

其中包括了上圖的名畫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這也是參觀莫里斯皇家美術館必看展品之一,

畫作多年來經館內專人修復多次。

關於 維 梅 爾 Jan Vermeer
相中人維梅爾(1632-1675)
 



































翻查上圖我收藏的台灣雄獅出版 <西洋美術辭典>,
維梅爾是荷蘭的臺夫特人,
他不多產畢生只40幅畫作,
作品以詩意化了的家居生活為主,
也有少數描繪風景。





















如上圖的< 臺夫特風景 View of Delft >是其成名作,
他死後一直到19世紀才真正受人注意及成名,
他有一段婚姻育有11名子女,
去世後留下大筆債項,
遺孀一度要以他的作品抵押過活,
嚴格來說維梅爾的人生暗淡,
只有其畫作中的珍珠永遠綻放微妙光芒。



















上圖: 西洋美術辭典內文的相關介紹   攝影: HHUMAN 路人甲

(完)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思考大島渚的電影: 大島渚(1932-2013) 的內疚感

 







 ( 圖、文: HHuman 路人甲 )

本文作者~~~~
我任職某報文化版記者期間,欣賞了香港藝術中心(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選映的「大島渚電影專輯」,今年初大島渚"逝世",我在家中重溫分析他 電影作品的著作:<大島渚的影像探索-革命.情慾殘酷物語>( 見以上圖片中的著作:圖片攝於本人家中)。



背景~~~~
日本二次大戰後,有部分人因為戰敗國的恥辱,而對軍國主義失望,提出了民主主義思想。所謂戰後民主主義,不只是結束軍方獨裁及成立議會制,還包含給予針對 當時政權不滿的批判性言論完全合法、自由的理想。但是,以上這種五、六十年代日本戰後改革進步派運動,遇到重大挫折,日本戰後的第一代年輕人,不論怎樣致 力於社會改革都失敗。

大島渚 Nagisa Oshima (1932-2013)~~~~
誕生於1932年的大島渚,十多歲便經歷日本戰敗,廿多歲又見證了社會批判的風潮,他年輕時也積極參與學生的社會運動,但徒勞無功。因此,他透過電影反映日本戰後社會體制無法改革而衍生的種種燥動不安及社會問題。


自揭瘡疤~~~~
例如,<日本夜與霧>講戰後日本最大規模民眾運動「粉碎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學運內部卻又有新舊兩派鬥爭。<青春殘酷物語>以一 對年輕愛侶對比上一代曾參加學運的愛侶(後者是片中的醫生及女主角的姐姐),帶出因上一代改革社會失敗,令戰後第二代年輕人面對戰敗屈辱感的延續,加上戰 後第二代對社會的莫明不滿和浮躁,便不自覺地只好以慾望的宣洩解除心中鬱結(香港未來會否都如此) ?

<日本春歌考>、<新宿小偷日記>、<白晝之色魔>及<少年>等都描繪日本戰後第二代年輕人信仰「個人 情慾徹底解放」,藉此對比上一代,即日本戰後第一代人所信仰的民主政治思想。對於<白晝之色魔>中的色魔、<日本春歌考>內強暴 女同學的男生,及<新宿小偷日記>中的年輕人濫交現象,大島渚在片中都以「現實的人道主義」作出諒解及寬大的處理。

大島渚 VS 小律安二郎~~~~
大島渚以上電影對罪行的譴責矛頭直指給人們帶來不幸的社會環境,大島渚對比小津安二郎此類導演的作品,又有何不同?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展現對弱勢社群的關懷,較單純地想觀眾代入片中,同情當中的主人翁。

焦躁與破壞~~~~
換言之,大島渚的作品有較強烈的改革社會意向,對戰後日本的社會結構作出反思、質疑。大島渚是日本戰後第一代知識青年卻改革社會失敗,也許,他因此有感日 本戰後第二代青年的失控、生活中擁抱苦悶的青春和暗淡的熱情...是因為他當年參與攪學運但努力不果所致,這解答了他為何於電影中對日本戰後第二代年輕人 姑息,這背後其實源於他個人一份內疚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