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思考大島渚的電影: 大島渚(1932-2013) 的內疚感

 







 ( 圖、文: HHuman 路人甲 )

本文作者~~~~
我任職某報文化版記者期間,欣賞了香港藝術中心(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選映的「大島渚電影專輯」,今年初大島渚"逝世",我在家中重溫分析他 電影作品的著作:<大島渚的影像探索-革命.情慾殘酷物語>( 見以上圖片中的著作:圖片攝於本人家中)。



背景~~~~
日本二次大戰後,有部分人因為戰敗國的恥辱,而對軍國主義失望,提出了民主主義思想。所謂戰後民主主義,不只是結束軍方獨裁及成立議會制,還包含給予針對 當時政權不滿的批判性言論完全合法、自由的理想。但是,以上這種五、六十年代日本戰後改革進步派運動,遇到重大挫折,日本戰後的第一代年輕人,不論怎樣致 力於社會改革都失敗。

大島渚 Nagisa Oshima (1932-2013)~~~~
誕生於1932年的大島渚,十多歲便經歷日本戰敗,廿多歲又見證了社會批判的風潮,他年輕時也積極參與學生的社會運動,但徒勞無功。因此,他透過電影反映日本戰後社會體制無法改革而衍生的種種燥動不安及社會問題。


自揭瘡疤~~~~
例如,<日本夜與霧>講戰後日本最大規模民眾運動「粉碎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學運內部卻又有新舊兩派鬥爭。<青春殘酷物語>以一 對年輕愛侶對比上一代曾參加學運的愛侶(後者是片中的醫生及女主角的姐姐),帶出因上一代改革社會失敗,令戰後第二代年輕人面對戰敗屈辱感的延續,加上戰 後第二代對社會的莫明不滿和浮躁,便不自覺地只好以慾望的宣洩解除心中鬱結(香港未來會否都如此) ?

<日本春歌考>、<新宿小偷日記>、<白晝之色魔>及<少年>等都描繪日本戰後第二代年輕人信仰「個人 情慾徹底解放」,藉此對比上一代,即日本戰後第一代人所信仰的民主政治思想。對於<白晝之色魔>中的色魔、<日本春歌考>內強暴 女同學的男生,及<新宿小偷日記>中的年輕人濫交現象,大島渚在片中都以「現實的人道主義」作出諒解及寬大的處理。

大島渚 VS 小律安二郎~~~~
大島渚以上電影對罪行的譴責矛頭直指給人們帶來不幸的社會環境,大島渚對比小津安二郎此類導演的作品,又有何不同?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展現對弱勢社群的關懷,較單純地想觀眾代入片中,同情當中的主人翁。

焦躁與破壞~~~~
換言之,大島渚的作品有較強烈的改革社會意向,對戰後日本的社會結構作出反思、質疑。大島渚是日本戰後第一代知識青年卻改革社會失敗,也許,他因此有感日 本戰後第二代青年的失控、生活中擁抱苦悶的青春和暗淡的熱情...是因為他當年參與攪學運但努力不果所致,這解答了他為何於電影中對日本戰後第二代年輕人 姑息,這背後其實源於他個人一份內疚感。(完)

4 則留言:

  1. 回覆
    1. 所以他的逝世令人惋惜,我看過好多他的電影作品,亦有閱讀分析其佢電影作品的著作。

      刪除
  2. 大島渚逝世係2013年一件令人傷感既事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